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深层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经济二次提速的必由之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点不得不令人深思。
刚刚落幕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指出,工匠精神是打造中国制造形象的必须,也是产业整体升级,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同时,代表委员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工匠精神决不能流于口号,必须付诸行动。在笔者看来,在政府及企业层面做好制度设计的同时,对培养工匠精神的具体落实,也应从先进经验中汲取营养。
谈及工匠精神,无法绕过日本,纵观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在燃气具领域,也有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品牌,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工匠精神,那就是世界燃气具匠头-林内。
从人开始 林内是这样打造工匠精神的
从上世纪20年代建立至今,林内一直专注于燃气具领域的研发。走过近一个世纪,林内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不得不引人探究。而翻开林内的企业记录,他能成功至今,靠的是对工匠精神的恪守。
在林内,对工匠精神的时间是从人开始的。所谓工匠,传统上是指各种手工艺人。他们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已经成为了今人学习的标杆。工匠精神对人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也贯穿在林内的整个发展史中。
例如,林内每一个工厂,都有一个叫做“培训道场”的机构。在入职林内后,每名上岗工人都必须经历严苛的技术培训,甚至连铆螺丝这样简单的工作,员工都必须要经过三万次零失误操作,才有资格上岗。
除了保证操作水准之外,安全也是生产中必须保证的一环。一方面,对安全的重视能够保证人身及财产不受损失,另一方面,它也能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为了提升每名员工的安全素质,林内专门设置了“安全道场”。在开始工作前,每名员工都需要严格检查身上的装备是否符合规定,同时在工厂中,员工也必须严格按照设置的人行道行走。
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决定产品质量乃至公司命运的因素。中国古话中的“防微杜渐”,也是工匠精神中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每名员工素质的培养,林内全面形成了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工匠文化,并最终将这种文化渗透进了企业运转的每一步中。
制度保障 林内用“繁琐”提升效率
说完了“人”,我们再来看看林内在制度方面的表现。众所周知,流水线生产涉及的环节众多。想要追求“0失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在一线工人素养得到保障的同时,林内也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给整个生产环节又加了一道保险。
以热水器生产线为例。据林内内部人士透露,整条热水器生产线共有26个监测工位,绝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每小时进行一次样品检查。同时,林内早已引入了机器人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能够保证零部件及产品质量的卓越与统一。不过,为了防止隐患,林内的产品在机器检查之后,还必须通过人工检查。林内对“零不良率”的追求,就是通过这样双保险的形式来逐步实现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林内还祭出了另一项法宝,那就是关键零部件原厂自制原则。林内方面介绍称,为了控制产品品质,自品牌创立伊始,林内一直坚持三个原厂自制的原则:第一是电子基板、燃烧器、热交换器、传感器等关键电子部件内制,第二是燃烧核心技术原厂研发,第三是关键设备原厂研发自制,通过高内制率来确保产品的品质。同时,在选材方面,林内也不会因为成本而牺牲部件的材质。
相比“短平快、高利润”的生产哲学,林内的这些做法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是“离经叛道”。但令人意外的是,林内的生产效率却很高,90%的订单都能实现次日出货,而这样的效率在林内也算是家常便饭。
表面上,这些复杂的工序会让生产速率大打折扣,但高良品率却让林内在生产效率上真正取得了胜利。在“繁琐”的生产工序下依然实现高效运转,这也与林内的管理哲学分不开。据了解,林内早就引入了著名的“丰田管理模式”,通过对思想、硬件和软件三位一体的改革,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思维 林内瞄准的是未来
工匠精神的另一个题中之义,就是对技术及工艺提升的不断追求。从20世纪20年代成立以来,林内就保持了对燃气具的专攻。专注的力量也让林内得以在专项技术上实现深入的突破。工匠精神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工匠的创新也从不能投机取巧、哗众取宠。从林内的历史上,我们也能体会到创新的意义。
例如,为了实现技术革新,在1955年,林内毅然决定投入公司年营业收入的1/3跟当时的技术权威Schwank公司进行技术合作,这次赌上公司命运的技术变革,实现了燃烧技术的第一次革命。1971年,成立了专门生产燃气具电子控制系统的RB CONTROLS公司,完成了第二次技术变革,使燃气具行业进入电子控制时代。而到了今天,林内的核心技术,也已经在产品中广泛应用,为自身打造出难以追赶的核心竞争力。
以燃气热水器技术为例,林内的双热核冷凝技术、±1℃恒温技术、一氧化碳超标防止技术等都让产品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一氧化碳超标防止技术,从该技术诞生以来,采用这种技术的林内热水器还没有出现过因一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安全事故,而这一技术也已经搭载在中国林内目前所有的恒温热水器产品上。而在燃气灶技术方面,林内自主研发的聚能火技术、防干烧技术,也让林内的产品更加高效、安全
用工匠精神指导实践,不仅仅是要把现有产品做扎实,还需要放眼未来,用更高的格局,修炼企业自身的内功。这样,企业才能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持久地立于不败地位。上海林内的一位管理人员曾经说道,林内不担心技术机密被人窃取,因为即便别人看懂、学会了,也无法真正实现、达到林内的生产精度。不难看出,这样的自信并非无稽之谈。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工匠精神?
上述林内的案例,直观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培养工匠精神,最终目的是让企业长久树立高质高效的品牌形象,在市场动荡中永远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换挡、转型的今天,工匠精神更具有它的时代价值。
正如两会代表的观点,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从对人的培养,到企业制度安排,再到顶层结构设计,林内这样的发展经验,无疑能为中国企业的变革提供智力财富,并将最终促进中国经济的新发展。
[编辑:孟扬]
刚刚落幕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指出,工匠精神是打造中国制造形象的必须,也是产业整体升级,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同时,代表委员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工匠精神决不能流于口号,必须付诸行动。在笔者看来,在政府及企业层面做好制度设计的同时,对培养工匠精神的具体落实,也应从先进经验中汲取营养。
谈及工匠精神,无法绕过日本,纵观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在燃气具领域,也有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品牌,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工匠精神,那就是世界燃气具匠头-林内。
从人开始 林内是这样打造工匠精神的
从上世纪20年代建立至今,林内一直专注于燃气具领域的研发。走过近一个世纪,林内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不得不引人探究。而翻开林内的企业记录,他能成功至今,靠的是对工匠精神的恪守。
在林内,对工匠精神的时间是从人开始的。所谓工匠,传统上是指各种手工艺人。他们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已经成为了今人学习的标杆。工匠精神对人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也贯穿在林内的整个发展史中。
例如,林内每一个工厂,都有一个叫做“培训道场”的机构。在入职林内后,每名上岗工人都必须经历严苛的技术培训,甚至连铆螺丝这样简单的工作,员工都必须要经过三万次零失误操作,才有资格上岗。
除了保证操作水准之外,安全也是生产中必须保证的一环。一方面,对安全的重视能够保证人身及财产不受损失,另一方面,它也能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为了提升每名员工的安全素质,林内专门设置了“安全道场”。在开始工作前,每名员工都需要严格检查身上的装备是否符合规定,同时在工厂中,员工也必须严格按照设置的人行道行走。
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决定产品质量乃至公司命运的因素。中国古话中的“防微杜渐”,也是工匠精神中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每名员工素质的培养,林内全面形成了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工匠文化,并最终将这种文化渗透进了企业运转的每一步中。
制度保障 林内用“繁琐”提升效率
说完了“人”,我们再来看看林内在制度方面的表现。众所周知,流水线生产涉及的环节众多。想要追求“0失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在一线工人素养得到保障的同时,林内也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给整个生产环节又加了一道保险。
以热水器生产线为例。据林内内部人士透露,整条热水器生产线共有26个监测工位,绝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每小时进行一次样品检查。同时,林内早已引入了机器人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能够保证零部件及产品质量的卓越与统一。不过,为了防止隐患,林内的产品在机器检查之后,还必须通过人工检查。林内对“零不良率”的追求,就是通过这样双保险的形式来逐步实现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林内还祭出了另一项法宝,那就是关键零部件原厂自制原则。林内方面介绍称,为了控制产品品质,自品牌创立伊始,林内一直坚持三个原厂自制的原则:第一是电子基板、燃烧器、热交换器、传感器等关键电子部件内制,第二是燃烧核心技术原厂研发,第三是关键设备原厂研发自制,通过高内制率来确保产品的品质。同时,在选材方面,林内也不会因为成本而牺牲部件的材质。
相比“短平快、高利润”的生产哲学,林内的这些做法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是“离经叛道”。但令人意外的是,林内的生产效率却很高,90%的订单都能实现次日出货,而这样的效率在林内也算是家常便饭。
表面上,这些复杂的工序会让生产速率大打折扣,但高良品率却让林内在生产效率上真正取得了胜利。在“繁琐”的生产工序下依然实现高效运转,这也与林内的管理哲学分不开。据了解,林内早就引入了著名的“丰田管理模式”,通过对思想、硬件和软件三位一体的改革,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思维 林内瞄准的是未来
工匠精神的另一个题中之义,就是对技术及工艺提升的不断追求。从20世纪20年代成立以来,林内就保持了对燃气具的专攻。专注的力量也让林内得以在专项技术上实现深入的突破。工匠精神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工匠的创新也从不能投机取巧、哗众取宠。从林内的历史上,我们也能体会到创新的意义。
例如,为了实现技术革新,在1955年,林内毅然决定投入公司年营业收入的1/3跟当时的技术权威Schwank公司进行技术合作,这次赌上公司命运的技术变革,实现了燃烧技术的第一次革命。1971年,成立了专门生产燃气具电子控制系统的RB CONTROLS公司,完成了第二次技术变革,使燃气具行业进入电子控制时代。而到了今天,林内的核心技术,也已经在产品中广泛应用,为自身打造出难以追赶的核心竞争力。
以燃气热水器技术为例,林内的双热核冷凝技术、±1℃恒温技术、一氧化碳超标防止技术等都让产品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一氧化碳超标防止技术,从该技术诞生以来,采用这种技术的林内热水器还没有出现过因一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安全事故,而这一技术也已经搭载在中国林内目前所有的恒温热水器产品上。而在燃气灶技术方面,林内自主研发的聚能火技术、防干烧技术,也让林内的产品更加高效、安全
用工匠精神指导实践,不仅仅是要把现有产品做扎实,还需要放眼未来,用更高的格局,修炼企业自身的内功。这样,企业才能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持久地立于不败地位。上海林内的一位管理人员曾经说道,林内不担心技术机密被人窃取,因为即便别人看懂、学会了,也无法真正实现、达到林内的生产精度。不难看出,这样的自信并非无稽之谈。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工匠精神?
上述林内的案例,直观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培养工匠精神,最终目的是让企业长久树立高质高效的品牌形象,在市场动荡中永远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换挡、转型的今天,工匠精神更具有它的时代价值。
正如两会代表的观点,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从对人的培养,到企业制度安排,再到顶层结构设计,林内这样的发展经验,无疑能为中国企业的变革提供智力财富,并将最终促进中国经济的新发展。
[编辑:孟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