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煤改气,北方地区显然不会出现气荒,即便出现短缺,也局限于小范围,够不上荒的级别。问题就在于目前我国能源转型进入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亟需依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高碳高污染能源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煤改气工程一如既往地推进,天然气消费预期同比有两位数的增长速率
正因为如此,在去年已有气荒发生的形势下,2018年我国的煤改气工程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
之前,将华北等地区“2+26”城市作为防霾治霾主要通道,重点推进煤改气。2018年推进煤改气的地区还有所扩大。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2+26”及汾渭平原11个冬季清洁取暖城市燃煤替代为重点。今年前3季度的数据显示,全国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接近20%,继续保持高增长,预计全年消费量在2700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近400亿立方米。
供给侧改革以协调稳定发展为主线,全力拓展气源,确保用得上用得起
煤改气工程在一如既往推进的同时,天然气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加大,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以气定改”及“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清洁供暖发展思路。理论上讲,宜气则气及以气定改具有天然气市场的稳定器功能,是定海神针。在这一总思路的指导下,只要政策执行到位,应该不会再出现气荒。
二是持续增强气源供应能力。在实际工作进展中表现出的特点是各地尽可能多的扩大气源供应,这是重中之重。具体表现在三大石油公司积极落实中央指示,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做大做强国内供应。除常规天然气之外,非常规天然气中的页岩气、煤层气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页岩气资源税减征以及补贴政策延续,煤层气项目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均聚焦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此外从今年进口数据看,资源保障程度尚可,特别是LNG进口增长较快,同比增长近40%。
三是需求旺季来临之际,国务院出台《关于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就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作出系统规划。《意见》重申以气定改思路。其中关于未来天然气的发展路线和保障措施可以将其归纳为“一个核心、三个体系和五个机制”。核心是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三个体系分别是指健全天然气多元化海外供应体系,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以及建立完善天然气供应保障应急体系;五个机制是建立天然气供需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天然气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和调峰机制、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强化天然气全产业链安全运行机制。
《意见》是以国务院名义发布,内容对之前的各类文件要求和规定有一定程度的集成,足见政府对天然气供需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就今年前3季度的表现来看,业界其实已经围绕《意见》各类要求在开展工作,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的内容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亮点之一是就储气库建设的垫底气部分提出了给予补贴的政策设想。虽然还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但提出设想即意味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期不远,击中了问题的要害。2017年出现气荒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基础设施的不足,特别是储气能力缺乏使得调峰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四是继续深入推进气价及相关价格改革。气价改革在我国一直是个难点,但是近几年改革进程显著加快,特别是天然气门站价格改革中的居民气价与非居民气价并轨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改革方案发布后,全国已有不少地区上调居民用气价格,改革速度可谓超出以往任何时期。此外关于管输环节的运费监管也在推进,部分城市已下调省网运费,一些城市的配气费用监管核查条例也已出台,降低运输成本为用气大户、工业用户等减轻天然气利用成本压力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价格改革正在向克服气价倒挂的正确方向迈进,逐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影响,对不合理的消费形成抑制。总体看来,近年天然气价格改革超出预期。
五是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天然气供应体系影响不大。中国近几年加大了从美国进口天然气,但是随着贸易争端的持续,中国企业正在减少或停止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目前,中国进口美国天然气规模仅有数十亿立方米,贸易争端之后,中国减少进口美国的天然气份额将被新的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供应国所替代。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天然气市场,同东南亚等天然气需求国家相比,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买方优势。目前,全球天然气市场总体呈现买方市场特征,主要供应国均将目光聚焦中国市场。贸易争端使得美国天然气供应商对华贸易环境恶化,正在失去进军中国天然气市场的机会。
淡季不淡的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今年前3季度的市场表现业界用的较多的高频词汇是“淡季不淡”,意指天然气在传统的淡季需求在今年表现的较为反常,供需皆有较大幅度增长。从终端消费领域看,工业和城市燃气用户是增量天然气消费的主要推动力量,发电和化工用户用气也有增长,但增幅较小。城市燃气用户以居民和商业用气为主,这两类用户具有较高的气价承受能力,且需求为刚需。有机构统计,价格上调带给居民家庭开支增长数额仅数十元,不会对整个家庭支出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城燃用户需求增长在情理之中。不仅2018年增长,预计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一领域的需求将保持长久增长。工业用气增长有其特殊性。上半年经济形势较好,工业产品需求有保障,支撑了工业用气,这是其一。其二是工业用户担心在天然气需求旺季来临之后,压非保民政策实施导致其生产经营中断而加大淡季生产力度,导致用气增长。
外在环境变化可能抑制天然气消费
下半年经济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对天然气需求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体表现是有保有压。中美贸易争端开始后,中国出口贸易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出口产品关税增长将使得天然气工业用户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下降,2019年工业用户天然气消费增速可能趋缓,从而减轻天然气供应压力。此外,以气定改、压非保民政策的深入落实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天然气消费增速。发电也是天然气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目前的气电企业运行基本依靠补贴或网上均摊成本等形式支撑运营。随着价格市场化改革推进,国内外气价将逐渐接轨,价格总体有上行态势。目前出台的各类文件对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均不持鼓励态度,且广东、江苏等气电大省不同程度下调气电上网电价,对天然气发电用气也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未来工业用气和发电用气需求均可能出现一定程度地下降。
2018年天然气供需展望
实施以气定改以及压非保民政策之后,中国天然气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这部分需求被政策所抑制。出现这一现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是基于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国内供应能力有限等因素考虑。但是不能将缺口存在视为气荒存在的理由,更不能将缺口等同于气荒。现阶段判断是否出现气荒的依据应该在以气定改大框架下进行甄别。现行政策框架下出现气荒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以气定改的政策执行不到位,比如供气合同落实出现疏漏及不可抗力等意外事件等。若政策执行到位,理论上不会有气荒。另据发改委等机构披露的数据,今年的气源落实情况总体有保障,这一点决定了今冬不会出现大面积气荒。但是考虑到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建设之中且我国储气调峰能力同天然气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不排除在局部时段及局部地区出现供气短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