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暖立方小程序》
扫码关注《暖立方》微信公众号

天然气调价在即 调控管控是关键

   日期:2014-07-11     来源:中国能源报    
核心提示:距离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已近一年时间,根据“十二五”末存增量气并轨到位的精神,为避免一次性调整幅度过大,过多影响天然气中下游发展的积极性,2014年存增量气或将再次进行价格调整,以此保证存增量气价格的平稳过渡。
         距离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已近一年时间,根据“十二五”末存增量气并轨到位的精神,为避免一次性调整幅度过大,过多影响天然气中下游发展的积极性,2014年存增量气或将再次进行价格调整,以此保证存增量气价格的平稳过渡。

         调价窗口在即

         目前中国的天然气价格仍需分两次逐步调整到位。不少市场人士猜测,天然气调价窗口或将又一次打开。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还需2到5年才能完成,现阶段还处于不断深化思想和完善措施的过程中。他还透露,改革方向很清楚,天然气价改涉及民用,又关乎工业企业,调价必然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但是,在上一轮天然气价改后,感受明显的是中下游的发展有所放缓,今年的调幅可能小于预期,以避免阻碍天然气中下游的发展”,华东某LNG工厂员工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价改仍将针对存量气,原计划的上涨幅度为0.4元/立方米。但综上考虑,上涨幅度或调整至0.2-0.3元/立方米,涨幅说法不一,且价改的执行时间存在争议,最早或在7月中旬。

        虽然在2013年调价以后,一些中下游用户的发展放缓,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调价的主要目的除了将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缓解进口成本倒挂现象外,还有通过调整价格从而达到天然气的合理配置的目的,淘汰部分过剩产业。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推进天然气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今年6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通过构建有效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尽管天然气价改面临一定的困难,但价改的进程不会因此改变或推迟。”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下游承受压力

         “上次天然气的价改有利于缓解上游企业进口天然气的高成本压力,因此价改有利于增加上游企业的进口热情。但是,调价会导致天然气中下游市场的发展热情下降,天然气相对其他能源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市场化的价改是应是持续的,但如果长期靠价格低位来维护行业发展,那么谁来承担上游的高价气源?”安迅思分析师黄庆说。

        “我们对13个地区加气站进行了测算,目前有5个地区的气柴比价格高于0.7,这些地方的发展放缓。但是,价改后产业链中的工厂亏损是最严重的,并非加气站。”黄庆说。

         以LNG市场为例,2013年价改至今,LNG市场呈现资源过剩、价格走跌的趋势,并出现LNG价格跌破工厂成本价的情况,利润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一方面是LNG工厂产能增长较快,而代表需求面的天然气中下游发展积极性受挫,加上海气资源充足,最终形成LNG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LNG工厂的原料气价上涨抬高了LNG生产成本进而对中下游用户造成抑制。若2014年新一轮价改如期而至,或将是对本已很“受伤”的天然气中下游又一次打击。

        “价改的持续,对行业来说会面临阵痛期。LNG上游工厂的亏损已经在2014年上半年显露无疑,开工率也低至50%出头,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开工率进一步下降。下游的车船和工商业的承受力较弱,可能会受到持续的冲击。”黄庆说。

        调控管控是关键

         据记者了解,在2013年调价以前,陕西、内蒙等地的工业用户推广力度尚可,但是价改后,为了不影响对工业用户的积极性,上述地区的价格并未调整到位。“尽管天然气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不二选择,替换存在一定强制性,但中下游用户仍然以价格优势作为替代前提,因此不少地区的下游发展热情有所下降,甚至出现停滞现象。”

         而去年底发生的“限气”风波,更体现出现有价格机制缺乏对行业寡头的有效约束,或意味类似的行业冲突将此起彼伏。

          在中投顾问周修杰看来,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过程关键是对市场调控与政府管控关系的协调。环境污染和雾霾问题的并不能通过“油改气”、“煤改气”得到快速有效改善。这种不考虑产业周期和供需关系,人为提升燃气需求的行为必然会进一步扭曲燃气定价机制,供给量的增加不可能跟上需求量的增长。供给无法满足的前提下,再谈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已经不大。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还需要考虑清洁能源的扶持政策。比如是否可以在税收上给予扶持、在LNG车辆购置上给予补贴,并且这些政策要落实到位,使其行之有效。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价改并非“万金油”,但却是进行优胜劣汰的必经之路,而且对于正在摸索天然气道路的中国来说,或许短暂的放缓可以给市场带来一个理性的思考空间。

       [编辑:孟扬]

 
 
更多>同类壁挂炉网

推荐图文
推荐壁挂炉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