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济南召开的2018“煤改气”务实研讨会上,博燃网对参会嘉宾陕西燃气设计院原院长郭宗华进行专访。
①价格是制约“煤改气”的最大因素
“我国‘煤改气’工程自2016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那时候的‘煤改气’以LNG为主,价格相对较低。”陕西燃气设计院原院长郭宗华说道,价格是制约“煤改气”发展的最大因素,由于LNG价格飘忽不定,后续“煤改气”之路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据了解,在“大气十条”收官的2017年年初,当时的环保部(现为生态环境部)联合京津冀豫鲁晋六地政府发文,将“2+26”城市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首批实施范围。受此影响,上述城市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煤改气”推进行动。
郭宗华表示,过去城市燃气管网为什么没有进入郊区、乡镇、村村通,甚至工业用户?原因无非两点:一是村村通管网成本太高,但用气量却小,在经济性上不划算;二是城市燃气管网进入后,初装费、工程费用昂贵。自“煤改气”工程实施后对城市燃气运营商形成一种“威胁”,一些规模较大的乡镇,即使用气量不大也已有城市燃气管网,在心态上来说,有一种“占地盘”的意识,因此,这个因素也促进了燃气管网的大发展。
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工业用户,因用气量较大,在价格合理的范围内,更偏向于使用城市管网提供的燃气。
“比如江苏、浙江、广东,这几个南方的省份既有LNG资源也有管道公司的场站。因前几年LNG价格较为便宜,这些由管道公司场站供气的单位又开始使用LNG,去年冬季的LNG‘天价’又迫使他们考虑使用管道气。”郭宗华说,用户关注的始终就是经济性的问题,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因素,归根结底就是LNG的价格。
②“煤改气”安全至关重要
在从企业到农村地区的“煤改气”更新换代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断暴露出来,“煤改气”引发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企业在做好“煤改气”的同时,必须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以杜绝类似悲剧事故的发生。
“就目前来说,有的‘煤改气’工程建设中质量隐患多,建成运行后的管理问题多。”郭宗华表示,现在的“煤改气”工程较小,分布零散,大公司不愿意承接,只能选择挂靠的小公司,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气化站的操作人员,有的未受过专业培训,安全操作技能差。
家家户户的用气安全不可忽视,很多老年人用户,安全意识较差,另外还存在用户私自改造燃气管道的行为。如若燃气发生泄漏,气体扩散,再与空气混合,一遇明火就会爆炸。
郭宗华表示,由于农村不同于城市,房屋建设没有统一性,街道没有统一规划,每家每户结构都不尽相同。因此,农村的燃气管道存在设计难、施工难、安全管理难以及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亟待正规化。
③农村“煤改气”管网需要精准位置
目前,我国农村“煤改气”工程较为零散,很多小公司按乡镇的数量来划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出了事故之后才去算“安全账”。根据目前“煤改气”较为分散的特点,在铺设管网方面对精准位置的需要是非常迫切的。因此,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在精准位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郭宗华说,可以预见北斗精准服务在“煤改气”中的应用是一个趋势,一个发展的方向,包括SCADA系统和光纤、遥感等应用,都将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提升燃气管网建设与运营的质量。
④“煤改气”中合理发展LNG点供
“未来的‘煤改气’工作中,LNG点供的发展要汲取经验教训,价格要随行就市。LNG点供的客户对象可以瞄准未通管道的地方,以及与城市燃气公司不能达成协议的用户。”郭宗华认为,企业要发挥契约精神,要保证可靠的供应,保证价格的公平性,不能随意涨价。在LNG价格方面政府也要实行管制,建议针对工厂、居民等用户设定一个最高限价,以适当约束价格。
延伸阅读:
国家能源局再增气源供应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年中工作会议,对今年气源供应给出了初步答复。会议明确要求,下半年要科学把握能源安全保障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切实做好冬季能源供应,确保能源生产和供应安全。
对今年“气荒”是否会卷土重来,多位石油公司管理人士表示,已采取多项措施。此外,各地也出台相应政策,如近日河北省就拟通过开工建设22.65万水立方储气调峰设施,新增储气能力8.6万水立方,重点支持在石家庄、保定、廊坊等用气大市布局建设一批5000水立方及以上大型储罐来解决采暖季气源紧缺问题。
与此同时,天然气产供销体系建设也正在加紧建设,并力争2020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10%。而新增天然气也将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实现“增气减煤”,进一步保障“煤改气”项目顺利进行,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