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立方专题】Are you ready?壁挂炉拼能效的时代,来了
进入金秋9月,中国供暖行业也变得分外活跃起来,在这个节点上,备受壁挂炉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欧盟最新法规,随着2015年9月26日的日渐临近,也即将开始正式实施。新规定要求,在欧盟范围内低能效的传统常规锅炉将不允许销售,欧洲市场高效节能的冷凝时代即将全面开启。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壁挂炉的核心消费市场,中国市场也动作频频。北京市出台的两个地方性法规政策,《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市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录(2014版)》已相继开始实施,同样对能效做了强制性的规定(目前,非冷凝锅炉产品难以达到所要求的能效标准),作为具有特殊影响力的城市,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壁挂炉冷凝时代也同样是大势所趋?
对于2014年冷凝壁挂炉产品年销量仅仅5万台的中国市场,冷凝产品大面积登场是否显得匆忙?市场新导向、政策新规定如何与原有市场做好衔接、过渡工作?本土品牌壁挂炉整机以及零配件供应商如何跟进,在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方面需要做什么样的应对、调整工作?技术的升级换代,即将加速国内壁挂炉产业的洗牌,国产品牌如何提升品牌附加值,完成战略转型?进口品牌如何更好适应中国国情?种种信息表明,我们已经迎来了壁挂炉的能效时代,但是这又将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暖立方传媒策划了本次专题,或许从行业领导以及业界优秀品牌发言人的观点中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壁挂炉的核心消费市场,中国市场也动作频频。北京市出台的两个地方性法规政策,《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市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录(2014版)》已相继开始实施,同样对能效做了强制性的规定(目前,非冷凝锅炉产品难以达到所要求的能效标准),作为具有特殊影响力的城市,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壁挂炉冷凝时代也同样是大势所趋?
对于2014年冷凝壁挂炉产品年销量仅仅5万台的中国市场,冷凝产品大面积登场是否显得匆忙?市场新导向、政策新规定如何与原有市场做好衔接、过渡工作?本土品牌壁挂炉整机以及零配件供应商如何跟进,在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方面需要做什么样的应对、调整工作?技术的升级换代,即将加速国内壁挂炉产业的洗牌,国产品牌如何提升品牌附加值,完成战略转型?进口品牌如何更好适应中国国情?种种信息表明,我们已经迎来了壁挂炉的能效时代,但是这又将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暖立方传媒策划了本次专题,或许从行业领导以及业界优秀品牌发言人的观点中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殷硕 (小松鼠壁挂炉)广州迪森家用锅炉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对小松鼠品牌最大的影响可能是促使我们加快了冷凝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虽然公司从2007年开始就推出了第一台国产冷凝壁挂炉,但考虑到中国消费习惯、使用环境等综合因素,我们在推广冷凝产品方面一直都还是比较谨慎的,但这次北京政策的出台,使得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对于行业,我个人觉得,对期望的影响可能远甚于对目前的影响。北京政策的推出,让行业感觉到中国“冷凝化”可能比预想来的早,进程可能比欧洲要短得多,这与原来的预计差异可能比较大,使得大家不得不把计划大大往前提。
目前,冷凝壁挂炉在我们销售中占比较少,5%左右,普通壁挂炉占比95%。未来冷凝壁挂炉销售的增速会超过普通炉,占比会增加。小松鼠冷凝产品主要采用的有全预混燃烧、燃气自适应、变频、宽幅调节、超静音、智能云控制等技术。和2014年相比,冷凝壁挂炉产品的销量有一定的增长,南北方市场都有销售,北方市场的量大一些。预期2015年冷凝市场会有所增加,但整体规模仍然有限。
我个人认为冷凝壁挂炉是趋势,但距全面进入冷凝时代还需要一段时间。首先,由于中国的空气、燃气、水质等的复杂性,给目前的冷凝炉产品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在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特殊性上,要做的功课还比较多;其次,冷凝炉的初投成本和维护成本比普通炉高出许多,消费者接受需要过程;再次,从节能来看,通过优化系统、行为节能所带来的节能,成本更低、效果更显著,单一依靠热源设备的节能,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冷凝炉要想达到节能效果,其末端最好是地暖系统和低温散热片,但我国目前许多地区都在使用高温散热片,这对更换市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冷凝壁挂炉的大面积推广,首先需解决产品适配性问题,提高对国内使用环境(空气、燃气、水质等 )的适应性;其次应该尽快制定安装、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标准;再次政府应该学习欧洲的经验,出台补贴政策,促进消费者购买意愿;政府、厂商、供应商、消费者各方一起努力,制定推广时间表,有序推进。
未来,一方面,迪森小松鼠将加大对冷凝基础技术以及产品与使用环境适配性的研究,不断研发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冷凝壁挂炉产品;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积极推动冷凝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促进行业的发展。
关于进口品牌/高端市场、本土品牌/中低端市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越来越多的进口品牌选择在中国生产制造,并且从其价格上看,也早已经是中低端市场的价格,有的甚至比主流的国产品牌价格低很多,而相反,一些国产品牌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在努力地提升自身的品牌,拒绝低价竞争,因此即使现在这阶段,这种区分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另一方面,虽然欧洲的冷凝技术发展更早,但我们都知道,整个欧洲的面积才和中国差不多,幅员辽阔的中国,区域之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性、复杂性不是单一的欧洲国家可比的,欧洲的冷凝技术直接搬到中国未必行得通,而之前也有许多案例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冷凝时代的到来,进口品牌的先发优势也许并不明显,无论是对进口品牌还是国产品牌来说,提供适合中国的解决方案才是王道,而在这一点上,也许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国产品牌可能更容易把准脉。
最后还是要强调,冷凝产品是节能,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系统节能和行为节能显得更为迫切,也希望引起行业的重视。
[编辑:孟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