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财政部安排139.2亿加码京津冀等地区清洁供暖
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做了《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法 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情况以及有关决议落实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提到财政部安排了139.2亿元用于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35个城市的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和清洁取暖。
李干杰在《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热则热,以气定改、先立后破,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实施“煤改气”。财政部安排资金139.2亿元用于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35个城市的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和清洁取暖。
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大力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协调保障天然气供应,重点落实供暖季气源,确保民生用气稳定供应;印发《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广生物质能应用;完善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制度,支持重点地区燃煤锅炉改造以及利用余热、浅层地能替代燃煤供暖;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强化跟踪监测,抑制不符合标准的劣质煤炭使用。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锅炉节能环保工作的通知》,督促企业依法落实有关锅炉节能环保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城镇清洁供暖及采暖用气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生态环境部将清洁取暖纳入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和清洁取暖。
《报告》同时指出,科技部继续推进“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实施,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成熟新技术推广,推动环境监测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方面继续实施“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对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来源、排放现状评估和强化管控技术、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撑、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等4个专题集中进行科技攻关;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以下称“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雄安新区进行长期驻点研究和“一市一策”技术指导,提升地方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组建国内最大规模的区域大气环境综合立体观测网,探明京津冀冬季出现细颗粒物(PM2.5)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构建“2+26”城市精细化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完成秋冬季PM2.5来源解析,提升重点领域治理精准性和有效性;各有关部门主动增强服务意识,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环境治理技术指导。
《报告》强调,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状况继续改善,完成既定的年度目标任务,超过“十三五”规划序时进度要求。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8%、10.2%、10.8%。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
【编辑:暖立方壁挂炉网】